很久没看过这么“乱”的电影了,《原钻》的乱体现在影片的方方面面——
第一个镜头在乱哄哄的埃塞俄比亚矿井,由于发生了事故,矿井的人着急又愤怒地嚷嚷着听不懂的语言,人群里两方势力差点打起来。
然后是两个矿井工人晚上收工后偷偷摸摸进入矿井,意外发现了本片的主角:未切割的蛋白石。
下一秒空间转换成纽约,画面是人体内某个器官的内窥镜画面,然后镜头拉远,一群医生在给一个男子做肠镜检测。
接着,镜头跟随那个刚刚还躺在医院床上的、穿黑皮衣戴眼镜的男子在纽约乱哄哄的街头快速行走,他不停地在打电话,好像有很着急的事等他处理,对方已经不耐烦了,他穿梭在纽约街头、某个零售大楼的柜台,又匆匆来到一家卖钻石和金饰的店……
语速飞快且密集的对话听上去像吵架但毫无重点,嘈杂的街头背景音和刻意制造紧张感又毫无必要的BGM试图遮盖掉对话内容并进一步制造焦虑感,手持摄像机跟着疾步行走的男主、画面上下左右快速摇移,地点和场景不断变换,人物关系让人摸不清头绪……观看《原钻》的前十几分钟给我带来明显的生理不适,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不小心看了一个年度烂片。
挨过去前半个小时,你会发现自己差点中了导演的圈套。前十几分钟所有莫名其妙的疑点,都是导演故意安排的,挑战你的观影耐心,或者说,挑战大部分人的观影习惯。大部分影片会尽力在前五分钟、前十分钟抓住你,虽然会设置疑点,但会很快解开,在观众失去耐心之前。但《原钻》却故意不去回答,它不停地在堆积疑点、制造焦虑,没有半点要讨好观众的意思。普通观众不喜欢、无法适应的这些“反常”,却成为《原钻》收获专业影评人青睐的理由。2019年度纽约影评人协会奖的最佳导演、美国国家评论协会奖的最佳剧本和年度佳片都给了《原钻》,同时,它却连一项奥斯卡提名都没有。主流观影人群和影评人的观影趣味,越来越互斥(为了不一样而不一样),特别是在对待《原钻》这种先锋艺术片时。《原钻》是参照影评人的审美(影片的先锋性)为这群人量身定制的影片,包括它急转直下的结尾。
虽然对话飞速、地点接连变化,但电影前一个小时只讲述了两天内发生的事件。从这两天我们便能很直观地认识到Howard的生活和工作是多么地忙碌、混乱、无序、充满意外和矛盾,他本人是多么分身乏术、遭受内外夹击。他在工作中会接触NBA球星、流行歌手、债主、追债公司打手、黑人混混、贩卖钻石的同行、拍卖行的策展人、替别人下注赌球的人等等。得罪了其中任何一个人,Howard都会吃不了兜着走,但现实却是Howard把他们中的每一个人都得罪了。他拒绝了KG装在袋子里的7万5千美元现金买他的原石,他在酒吧出手打了The Weeknd,他用债主的钱去赌球,他咬了追债的打手、耍得他们团团转,他把黑人混混寄放在他店里的水货名表败光了,他把同行寄放在他保险柜里的金链子转手卖掉,他无法按照最后期限把原石交到拍卖行,他本来拿去赌球的钱被债主从下注人那里抢走了……而这还只是Howard工作上的麻烦。
Howard的生活更是一团糟,他和妻子分居,和孩子的关系很差,是个失职的父亲,他和情人住在城里的公寓,但情人又因为The Weeknd背叛了他。他的情人Julia同时又是他店里的雇员,经常迟到缺勤,而他最大的债主阿诺,又是他的家人,他们有共同的岳父。追债公司的打手出现在了他女儿学校的汇报演出现场…比糟糕的工作、糟糕的生活更糟糕的是糟糕的工作和糟糕的生活搅和在了一起。这就是我们见识了Howard两天的工作生活之后得出的结论,he is so fucked up in every way.
所以当KG带着借走两天的那块蛋白石和7万5千美元现金出现在Howard的店门前,却被那扇磁力门卡在中间的时候,我不得不佩服编剧:在此处设置一个卡住的桥段实在是太妙了。唯一的希望和筹码(原钻)就在眼前,但Howard却拿不到。救世主降临到了他的门前,却开不开门——还有比这更滑稽更绝望的吗?命运偏偏把他卡在了一扇破门上!
而电影也是在这里开始好看了。导演的心思、对剧情节奏的把控力,绝对不是烂片水准。一上来把观众搞得一头雾水,是他们刻意为之,先抑后扬。当导演选择把堆积的疑点延迟并循序渐进地一一解答,观众就高潮了。
然后门开了,Howard如愿拿到了原石,他赶在拍卖会开始之前把石头送到了拍卖行。局面似乎出现了转机,但Howard的人生就是这样,每当转机出现,他总是能再次搞砸,重又把自己陷入万劫不复。拍卖行对原石的估价比他预期的低了10倍,于是他安排自己的岳父在拍卖中和KG竞拍,却把岳父和自己都玩了进去,在叫出18万的价格后,KG收手了,Howard的岳父以19万的价格拍到了那块石头。转了一圈石头又回到了Howard手里。他搞砸了拍卖,失去了对原石有兴趣的KG,没赚到钱,被来催债的打手打得一脸血回到了办公室……短暂的一线生机之后,Howard又玩完了。这一次,Howard彻底崩溃了,他在自己的情人面前痛哭流涕,“我受不了了,没有一件事是顺利的,我搞砸了一切,我不知道该怎么办了……”这是一直在危险边缘玩火的Howard第一次表露他的崩溃。
但转机再次降临了,KG对那块石头依然有兴趣,带着现金又来到他的办公室。这时候,Howard已经准备用卖石头赚的钱来还阿诺的债了,他打电话告诉阿诺KG在来他办公室的路上。但当KG坐在他面前质问他为什么只付给埃塞俄比亚的矿工10万美金买一个他认为价值100万美金的石头时,Howard解释那就是他赢的方式,他不是运动员,他回击那些看不起他的人的方式,就是想办法赢更多、赚更多。说到这里,Howard的赌徒心态再次发作(我们之前已经见识过很多次了),他决定用KG带来的全部现金(16万5千)去赌KG今晚的比赛赢。这意味着已经等候在办公室门外的阿诺和打手们又被Howard玩了。
只是这一次Howard是拿自己的命作赌注。三番五次上门索债的打手已经没有耐心,更别提被Howard关在门道里一个多小时。阿诺只是想拿回Howard欠自己的钱,他雇打手只是为了恐吓Howard,只要能拿回被欠的钱,他不在乎被Howard关了一个小时。但打手不一样,打手催债赚的是佣金,显然那点钱不值得他被关在又闷又热的门道里接受Howard的羞辱。几次上门催债却空手而归的愤怒加上被关在门道里的羞辱,让打手Phil在开门后一秒钟都没犹豫地一枪崩了Howard——你赢了一百万还是一千万关我屁事,老子当打手这么多年还没被这样玩过。Phil开枪只是因为愤怒吗?恐怕还有疯狂,亲眼见证了一个赌球赌赢了的人,从欠一屁股债的loser一夜之间变成了百万富翁。杀了Howard,那一百多万就是Phil的,因为他已经派人在拉斯维加斯堵Julia了。愤怒、疯狂、嫉妒再加上一百万美金的诱惑,我们看到打手成了抢劫犯和杀人犯,不但开枪杀了Howard,还杀了自己的雇主阿诺,洗劫了整个金铺。一个陷入疯狂的赌徒会传染身边的人,这是Howard最后丧命的原因。
那么作为片名和推动剧情发展关键的原钻,那颗被Howard视为他这辈子最大的一笔买卖,被球星加内特视为精神原力的石头,究竟承载了什么暗喻?
首先,这是一颗未经切割的钻石,在中文里有个说法是玉不琢不成器,这颗原石的光芒还被表层的石头遮盖着,它真正的价值还有待进一步打磨。但它却在打磨之前被急忙交易掉了,牵强一点,可以联想为男主角不成器的一生,他希冀的成功、以小搏大逆风翻盘,这些最终都没发生。降临他身上的每一个机会,他原本都可以精心打磨一番再去变现,但他总是着急脱手,他追求的是买定离手的赌博人生。所以直到临死,他都是uncut状态。
其次,Howard为了拿到这颗原石等待了17个月,他把逆转自己事业成败的希望都寄托在了这颗原钻上。它给了Howard的希望,它是Howard人生赌局上的筹码,也是它间接导致了Howard的死(没有它就没有和KG的深交,Howard就不会下巨注赌凯尔特人队赢球)。原钻成了Howard的原罪,它是希望,也是诱惑,是精神毒品一样的存在。
每个赌徒都有机会遇到这样一颗原钻,期待凭借它以小博大,迎来逆转。能遇到原钻无疑是幸运的,但它同时也打开了死亡之门。风险越高,收益越大,问题是,你有没有那个命去分成。这颗原钻,怎么看都像是来索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