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文,继续说说《被讨厌的勇气》读后感。上文主要讲,我们都生活在主观世界里,发生了什么不重要,我们如何看待这些事情、如何采取对策才重要。接下来要聊的自卑感,也基于“我们都生活在主观世界”这个论点。
首先,导致自卑的一定是我们身上的缺点吗?不,而是你主观认为的缺点。身高、体重、年龄都是客观的存在,至于身高怎么就成了优势,年龄怎么就成了缺陷,全都在于个人对客观数据的解读,赋予了这些客观数据什么样的价值。因此,真正困扰我们的,不是客观性的事实,而是主观性的解释。主观性有一个优点,那就是可以自己选择如何解读,可以凭借自己的意志改变主观解释。年纪轻,既可以代表精力旺盛、前途无量,也可以代表缺乏见识和经验;年纪大,既可以代表落伍、没前途、输不起,也可以代表成熟练达通透稳重……这一切全在我们自己怎么去看待。所以,导致自卑的因素亦可以被解读成你的优势和过人之处。所以“自卑”是一种站不住脚、经不起推敲的情绪借口。
但我们人类,作为一种无力的存在——生下来不会说话、不会走路,必须通过学习生存技能才能存活下去,我们骨子里渴望摆脱这种无力感,希望能掌控自己的人生,我们有追求进步和优越的天性,我们会为自己树立目标和理想,因此,我们会在追求的道路上,无可避免地产生自卑感——与目标理想的落差,严格来说,是因为无法达成理想的自己导致我们产生了自卑。所以阿德勒认为,“无论是追求优越性还是自卑感,都不是病态,而是一种能够促进健康、正常的努力和成长的刺激。”只要处理得当,自卑感就可以成为成长的催化剂。
但有一点要警惕,就是防止“自卑感”成为“自卑情结”。
情结这个词,比如“恋母情结”、“恋父情结”,具有很强的反常的感觉。什么是自卑情结?自卑情结是指把自己的自卑感当作某种借口使用的状态。比如,我因为学历低所以找不到好工作,我因为长得不漂亮所以没朋友,我因为出身于普通家庭所以没能成功……把自己的劣势,作为不去努力、掩饰自己失败真正原因的借口。这种把自卑当借口的表现,就不再是自卑感,而是病态的自卑情结。
有的工作确实会有学历要求,这是社会现实,但——“发生什么事情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如何看待这些事情”,所以你如何看待自己学历低才是最重要的。如果因为自己学历低就在社会实践、人际关系等方面更加努力,这就是受益于自卑感的良性表现,但如果一直在抱怨我就是因为学历低才找不到心仪的工作而不做出改变,这就是把自卑感作为逃避借口的自卑情结。
拥有自卑情结的人真正的问题,是不想改变、不想真正的努力,拿不出改变的勇气。
但因为自卑感确实很沉重,没有人能够长期忍受这种状态,所以当你没有通过努力去提高自己、没有实现成长时,自卑情结就会发展成另外一种特殊的心理——优越情结。就是表现得好像自己很优秀,继而沉浸在一种虚假的优越感之中;或者把自己与权势相结合,显得似乎我很优秀。这种优越情结有一个极端的表现,就是开始夸耀自己的不幸,甚至以自己的不幸为武器来支配他人。
很简单的例子,A个子矮,别人劝他没必要在意,A却甩出“你怎么能够理解矮子的烦恼呢”这种话,来让周围的人小心翼翼地对待他。A利用自己个子矮让自己变成特别的存在,把自己的不幸变为武器。不去改变自己对“缺点”的看法,也不想办法从别的方面提高自己、实现成长,而是一味沉浸在自己的不幸里,还把自己的不幸当作保持特别的武器来用,那这个人就会永远需要不幸做借口,而毫无改变,一直不幸。
那么,虽然人人都有追求优越的天性、人人都有自卑感,但是自卑感又不能过剩而成为病态的自卑情结,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做?
再回到阿德勒是如何定义自卑的吧:自卑是因为无法达成理想的自己而导致的。所以追求优越性,不是与别人竞争、比别人高出一等,而是指自己不断朝前迈进。健全的自卑感不是来自与别人的比较,而是来自与“理想的自己”的比较。
我们每个人都不一样,性别、年龄、知识、经验、外貌……因此没有可比性。我们应该积极地看待自己与别人的差异,我们虽然不同但是平等。即便对方是一个牙牙学语的孩子,我们也是平等的,我们都走在一个平面上。无论走在前面还是走在后面都没有关系,我们都走在一个并不存在纵轴的水平面上,我们不断向前迈进并不是为了与谁竞争,我们的价值在于不断超越自我。
明确了这一点,就能更好的理解阿德勒说的“一切烦恼都来自人际关系”。如果在人际关系中存在“竞争”,那人就不可能摆脱人际关系带来的烦恼,也就不可能摆脱不幸。因为有竞争的地方就会有胜者和败者,为了不当败者,我们不知不觉就把他人乃至整个世界都视为“敌人”,就会觉得这个世界是个恐怖的地方。
一旦从竞争的怪圈中解放出来,只专注于追求理想的自己,就再也没必要战胜任何人了,也能够摆脱“或许会输”的恐惧心理了。于是就变得能够真心祝福他人的幸福,并能够为他人的幸福做出积极的贡献,当别人陷入困难的时候你随时愿意伸出援手,于是他人就从“敌人”变成了更加积极的“伙伴”。如果能够体会到人人都是我的伙伴,那么你眼中的世界就会成为一个安全舒适的地方,人际关系的烦恼也会大大减少。
按照阿德勒的理论,自卑源于无法达成理想的自己——人人都自卑——健全的自卑来自于不和别人比只和理想的自己比——摆脱与别人的竞争——把他人视为伙伴这个思路,我们就能没有烦恼获得幸福了吗?
不是的,人际关系中还有“权力斗争”这个概念,也就是说,你专心致志追求理想的自己,但我们无可避免地与他人产生冲突:被别人的言行激怒,不想被父母掌控、被上司支配……如何在不与他人比较的情况下,还能在“权力斗争”中全身而退?
且听阿德勒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