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开始读《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已经读了四分之一,谈谈我对书前半部分的看法。
首先,读好书还是有价值的,这是人成年后自我教育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过往的一些根深蒂固的偏见和刻板印象,随着人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只会越来越深。就像我们一直通过一条通道看世界,我们就会越来越确信世界就是这个样子。阅读别人的经验和思想世界,就是打开一条全新的通道。自我教育是一项终生的课程,不光是这个世界本身就存在学不尽的知识,更是因为如果停止学习或者放弃了主动学习,就会被这个社会滚滚向前的车轮碾轧。
《被讨厌的勇气》是通过两个日本人(一位哲学家、一位迷茫青年)之间浅显易懂的对话,来阐述奥地利哲学家阿德勒的思想。阿德勒在西方是与弗洛伊德、荣格齐名的哲学家,他曾经是弗洛伊德创立的维也纳精神分析协会的核心成员,后来因为和弗洛伊德的学术观念存在严重的分歧,自己创立了“个体心理学”。两个人不是师父与弟子的关系,而是平等的研究者的关系。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Alfred Adler) 奥地利心理学家 1870-1937
通过阅读这本书的前四分之一,我了解了阿德勒和弗洛伊德之间非常重要的一个观点分歧:弗洛伊德主张“因果论”或者叫“决定论”,认为我们的过去(出身背景、父母、童年经历)决定了我们的现在;而阿德勒却认为,一个人的行为并不由过去决定,而是由当下的目的决定。他认为人是可以改变的,人是有潜能的,人不受过去的原因左右,而是朝着自己已定下的目标前进。弗洛伊德把人的心理缺陷和失败归结于过去的经历留下的心理创伤;阿德勒把人的不幸福归结于不愿意改变和没有改变的勇气。
我对心理学没有研究,但我大致了解弗洛伊德的一些观点,比如他提出的俄狄浦斯情结、童年创伤论。他擅长从人生的前十年找到原因,解释人一生的心理困境。虽然没有认真拜读过相关书籍,但我也是这种主流心理学派的认同者,也认为我现在的性格、价值观受到了我成长的家庭与环境的深刻影响,并认为这个结论是理所当然的。很无力但又无法改变必须接受的感觉。直到今天读了《被讨厌的勇气》,我才意识到弗洛伊德的观点是多么阴险,他认为人的一生早在最初的十年就已经被决定了,成年后的人生是被童年所支配甚至是奴役的——这是多么险恶的观点。这样人人都为他的失败、懒惰、落魄找到理由了——因为我童年不幸福。多么轻巧地面对失败的心态啊,多么精致地认输偷懒的理由啊,多么打击那些想要做出改变的人啊。不管人生遇到什么不顺遂,我们都觉得是无法改变的过去的原因,那么接下来的人生,就可以躺输了。
被弗洛伊德潜移默化地误导过,才意识到阿德勒主张的“发生什么事不重要,我们怎么看待这些事才重要”是多么珍贵的观点。
在本书中负责阐述阿德勒观点的哲学家岸见一郎是这么阐述阿德勒这一主张的。他提出了一个18度井水的比喻。井水的温度是恒定的,常年在18度左右。但是我们在炎炎夏日喝到井水觉得凉爽,在冬天喝到井水却觉得温润。井水的温度恒定,夏天和冬天饮用的感觉却大不相同。这是因为,人并不是住在客观的世界,而是住在自己营造的主观世界里。
夏天喝井水,冬天喝井水感受完全不同,这不是环境变化造成的错觉。这并不是错觉。对当时喝水的你来说,井水的冷暖是不容否定的事实。所谓住在主观世界中就是这个道理。“如何看待”这一主观就是全部,并且我们无法摆脱自己的主观。
这个世界极其简单,是我们看待这个世界的方法,让它变得复杂、高深莫测、一片混沌。
可怕的是,这种主观上的欺骗正在被加以利用。
有没有这种感觉:越长大越觉得社会复杂,天下大乱,从世界局势到国家政治经济再到个人工作生活,都在朝着残酷、混乱甚至沦丧的境地发展。随便一个社会新闻,就可以让你觉得自身的安全和稳定岌岌可危,越来越先天下之忧而忧:不管是远在伦敦的恐袭、日本的台风、川普的小丑把戏、叙利亚的难民危机,还是国内的贸易战、愤青、明星离婚患抑郁症自杀……几乎在每天的新闻头条、微博热搜、公众号标题里都能找到这个世界正在沦丧、世风日下、人心惶惶的佐证。
说一句政治不正确的观点:这些事与你有什么关系?
这个世界混乱吗?也许是。但不是因为你看了一百条国际新闻而混乱,而是从我们没出生、我们不识字、我们玩泥巴、我们两耳不闻窗外事的时候就一直如此。自然规律从没变过,天下大势从没变过,人性从没变过。所以因为眼前的一朵花凋谢而哭泣是多么愚蠢和自扰,不管你记不记得,明年它都还会再开的。
所以说如果不是为了研究某一个具体的社会问题并找到解决办法,单纯为了世界的混乱而忧心,或者为了世界的繁荣而欣喜,都毫无必要。
那么,不管你关心与否、存在与否,这个世界都会继续按照它的自然规律发展的话,我们自己呢?发生在我们自己身上的事呢?
这便牵出阿德勒的另一个重要的观点:人的一切烦恼都来自人际关系。
这里的人际关系不是狭义的社交和人脉关系;而是你自己与其他所有人的关系。阿德勒有一个极端的假设,要想消除烦恼,只有一个人在宇宙中生存。那样的话,孤独、自卑这些概念都不会存在了,但这种情况根本不可能发生。仅止于个人的烦恼,即“内部烦恼”根本不存在,任何烦恼中都会有他人的因素。
如何看待和处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这个部分我还没读完,作为下一篇的内容另行展开吧。
先记住,这个世界极其简单,别把它想复杂了自己烦恼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