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开始写这个号,我就有了一种选题焦虑,时不常就在心里犯嘀咕:下一篇写点什么呢?我反思,没得可写的原因无非有两个,第一是没有输入;第二是输入了但没有思考。理清这个逻辑,每当不知道下一篇写什么的时候就有解决办法了——去看点什么,然后强迫自己思考。
今天看了冯唐的《成事》,里面讲到如何“常存有余不尽之气”,大白话讲就是如何才能保持做事的斗志、动力和心气。这个问题困扰我很久了。回顾自己过去十几年的求学之路和职场之路,很容易就被各种琐事磨没了心气,缺乏持久做一件事的毅力,缺乏一而再再而三和困难死磕的韧劲,可以说是我最致命的毛病了。该坚持的时候放弃,该面对的时候逃避,以至于现在一事无成。
为什么需要坚持的时候没能挺住呢?明明再坚持坚持,明明当时只要没服输就能再上一个台阶,却说了不呢?此刻复盘,我想原因是,在那些关键的时候,我都选择了当一个“退一步海阔天空,进一步我说不定会失去别的珍贵的东西”、“淡泊名利清心寡欲”、“现在的小日子就很舒服了要那么成功那么有钱干什么成为人中龙凤也太辛苦了”的人。而没有选择当一个一定要胜利的人。
之所以得出这个结论,是我看到冯唐总结“常存有余不尽之气”的第一点,就是你要是个狂热的阿尔法男:好胜 (Aggressive) ,强取 (Acquisitive) ,贪得无厌 (Accumulative) ,最好在似乎不可能取得胜利的状态下取得过胜利。接下来才是方法论,制定长期战略和短期目标的那一套。
如果在每到需要再拼一把的关键时刻,都否定自己是个渴望成功的、一定要胜利的人,催眠自己是个清心寡欲听天由命无所谓的人,只能活成一个loser吧,因为每一次都输了,还告诉自己失去也无所谓。失去一次无所谓,次次都失去呢?
关键是,在未来每一个落寞的时刻,自己心里都知道,明明很想要成功。
再也不要催眠自己是一个清心寡欲的人了吧。要正视这不过是不想继续努力的借口。特别是,年轻的时候可以放任自己放弃一些机会,那是因为还不知道自己失去的是什么、失去之后再等下一个机会有多么难、失去之后会怎么样。是因为年轻可以任性、可以试错,借由这些失败更了解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年轻也可以理所当然地清贫,习得并享受清贫带来的独特生存经验。但当你意识到自己不是一个清心寡欲的人,每一次认输、忍让、放弃的时候心里都会不舒服,意识到自己想赢、想要更多的时候,请正视这样的自己,别再否认。
我来自一个认为追求体面大于追求实际利益的家庭,我从小接受的教育都是要面子,要在乎别人怎么看你怎么评价你,不能落人口实,不能让别人说不好,如果别人都说你不好,一定是你做得不对。后来我在一些事情上下意识地规避了这种价值观,但其实我内心深处还是这套价值观的奴隶,还在无意识地讨好这一套价值观。
我总觉得那些太好胜、太贪得无厌、太强取豪夺的人不体面。我虽然认同每个人都是自私的,却不认同把自私、自我是第一优先级摆上台面。我看着大家为那些道德优良、大公无私的人鼓掌也加入了鼓掌的行列,并且在心里告诉自己也要成为一个这样的人。但其实这些重要吗?有没有人为你鼓掌重要吗?比起有没有人对我的道德品行竖大拇指、评价我是个还不错的人,我有没有能力保护自己爱的人、给我的爱人和狗狗更好的生活、让我的家有更强的抗风险能力才是更重要一万倍的事吧。
真可惜,自己从前都活反了。而且,要改掉这个心理惯性可真的太难了。
至少,从现在开始,学会欣赏那些凡事都要赢、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人吧。即便他们的贪得无厌、强取豪夺不是为了家人仅仅是为了自己,也没什么错啊。既然人都是自私的,那些费尽心机把自己的自私伪装和隐藏起来的人不是更虚伪吗。虚伪的道德主义者一无所获,不认输的人为自己赢得了面包。下次有人对我说:你这个人怎么能这么自私呢,我会回他:谢谢夸奖。
请理直气壮地说,我要赢,我想要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