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个对金融一窍不通的人,最近开始看财经杂志《彭博商业周刊》。这个杂志的特点就是大部分文章是从英文版翻译过来的,分析方式和观点都比较一手,视野相对国际化。最新一期(2019年第21期)新经济特刊让我获益良多,实实在在感受到阅读财经杂志的开卷有益。正是因为对世界政治经济局势很无知,所以这一期的一篇文章《贸易的驱动因素和破坏因素》才能让我有“认真读一篇文章就能学到很多”的体验。知识盲点太多了,给我大概厘清一些最基本的框架我就觉得学到了。毫无头绪地讲讲自己的读后感(aka读书笔记)吧。
首先,所谓的“新经济”有什么特征?第一,“非欧美势力”还在崛起中:全球财富和权力还在源源不断向亚洲、中东、非洲、拉美等新兴经济体转移。第二,中美关系日趋紧张,甚至发生根本性改变。未来一个世纪的地缘政治格局正在形成,新的契约、新的体制、新的协议有待建立。第三,气候变化成为人类需要共同面对的风险。第四,自动化和全球化加大了收入差距,又由此推动了全球范围民粹主义的回流。
总而言之,新经济时代充满了未知和风险。而人类也很奇怪,未来越充满不确定性,我们就越想预测未来,厘清局势和走势。小到我个人而言,每天看到的动荡新闻都让不安全感和迷茫越来越多,我也想要在个人层面作出些努力,试图更懂这个世界。
如何预测未来呢?
《贸易的驱动因素和破坏因素》这篇文章提供了两个维度。我试着用大白话讲一讲。
过去几十年,以中国为代表的新经济体高速发展,所以我们只要关注发展的一面(驱动因素)就能预测未来,需要考察的无非是每年的GDP又增长了多少个百分比。但现在美国意识到不能让中国再这么高速发展下去了,于是使出各种招数来阻挠、来搞破坏(主要表现是贸易战),这就是最主要的破坏因素。当然还有其他拖发展后退的也属于破坏因素:环境和气候灾难、贫富差距、低生育率、民粹主义等等。
所以世界的未来怎么演变呢?中国、印度还会继续高速发展,只不过因为美国势力集团的阻挠发展步伐会放缓。中国和美国的冲突会越来越严重,直到有一方服软或者被拖垮。中国想要重现当年日本、韩国的经济腾飞不再可能,越南想复制中国过去几十年的发展道路也不再可能。因为世界局势已经彻底不同了。原来的机会和空间骤减,又增加了很多阻力和挑战。地球这块大蛋糕被瓜分得差不多了,想再分一杯羹,就要做更多努力、付出更多代价。这个道理落实到个人身上也是如此,越发达的社会,个人实现阶级跃升、财富增长的机会越少,因为资源都被瓜分得差不多了,社会利益分配得差不多了,你想要更多利益,就会伤害到既有利益集团的利益,就会有冲突,你就要付出更多努力、智慧和代价。后来者,越来越难追赶领先者。
大白话讲完了,来看看文章里是具体如何从各个维度分析的。
破坏因素:
· 贸易保护主义
到2021年,中美贸易冲突的成本将达到1.2万亿美元,其影响将蔓延到整个亚洲供应链。中国将是最受贸易保护主义影响的经济体,因为美国掀起贸易战最主要的打击对象就是中国。其次,英国脱欧可能使它和欧盟的关系破裂。全球化的概念正在破灭,通往全球市场的大门正在关闭。
· 机器人崛起(自动化)
自动化意味着对低附加值劳动力的取代,而这部分人也恰好是社会低收入人群。资本家靠自动化发大财,穷人因为自动化失去收入,贫富差距加大,失去收入的人会成为社会动荡因素。到2030年,全球大约14%的劳动力(3.75亿工人)不得不重新寻找工作(失业)。而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飞速发展只可能让这一天来的更早。
· 数字鸿沟(互联网普及率和利用率)
数字经济指数可以从四个方面衡量:互联网基础设施的质量,消费者、企业和政府的参与度。数字经济是一个巨大的发展机会(例如电子商务),前提是你已经做好了基础设施和社会架构上的准备,不然的话,有的国家通过数字化实现飞跃,有的国家只有眼睁睁被越甩越远的份。
· 民粹主义政治
柏林自由大学的一组研究人员查阅了自1870年以来的选举数据后发现,金融危机会导致民粹主义政党的支持率急剧上升。希特勒、川普都是这么上台的。如何定义民粹主义统治者?他们通过团结普通民众来反对腐败的精英,提倡简单的解决方案而不是复杂的政策(川普的反移民政策),认为搞好民族团结比参与国际事务更重要,他们更善于发现问题(从而煽动情绪)而不是找到解决方案(惠及于民)。助长民粹主义抬头的直接因素是:高度不平等、低社会流动性、高失业率、移民增加、高犯罪率。
· 气候灾难
这是一个影响全人类的系统性风险。地球温度比前工业化时期升高一摄氏度带来的后果,是各种前所未有的、百年不遇的极端天气:洪水、飓风、干旱…… 越是依赖农业的中低收入国家,受气候灾难的影响就越大,抵抗风险的能力就越低。如何在排放和增长之间作出利弊权衡?过去一年作为普通个人也深有体会,上海开始实施垃圾分类,星巴克不再提供塑料吸管……环保越来越不是一句空话。
发展因素:
比起贸易战、自动化、数字经济这些稍新的概念,驱动贸易/经济发展的因素就很传统了,每个国家在每个时期想要发展都要借助这几个力量:劳动力的增加、生产率的提升、释放经济潜力(教育、宏观经济稳定性、贸易开放度、金融市场发展、创新和商业环境)、学习高收入国家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在发展驱动因素的评分里,中国是最高的。不但因为中国的经济潜力依旧很大,也因为中国正在对创新进行大量投资,使经济向价值链上游移动。
最后,彭博经济研究的《驱动因素和破坏因素》报告总结了一套做法:
在国家层面上,制定政策为投资和创新营造恰当的环境,为工人提供培训以适应自动化趋势,在数字经济中创造机会;在国际层面上,就商品贸易制定新规则,为服务贸易领域的数字化浪潮做好准备,以及重新积蓄力量应对气候变化。